387 新式物料-《盛唐高歌》
第(2/3)页
在绘图前,郑锦伦仔细看过面布局和环境,元城只是一座小城,房子多是二层高,但是很多人家都种有树木,要想眺望整个县城,这座邀月楼的高度可不低。
古代没有钢筋水泥,像修筑多层的高楼,绝大部分选用木材结构,因为砖石的粘合度不适合高层建筑,而木材的榫卯结构可以承受足够大的压力,但这些工作需要很高技巧的工匠才能胜任,除了需要大量优质的木材,成本和难度也很高。
对勤劳聪明的华夏人民来说,就是没有钢筋水泥,修筑高楼并不困难,远在北魏时期,孝明帝熙平元年,也就是公元516年,北魏王朝开始在洛阳城大举修建一个规模宏大且为洛阳千寺之冠的佛塔,该塔高九层,有四十九丈之多,塔身大约高136.71米,如果再加上塔刹,足有147米之高,可惜存世16年因雷击起火倒下;武则天在位期间,修筑高达294尺的明堂,约合88米高。
现在只是修筑一座八丈的楼阁,只要钱到位,技术不是问题。
郑鹏点点头:“钱不是问题,对了,为了保持水质清澈,我想池塘用活水。”
“这里离河近,可以修一条暗渠把河水引入,不难解决。”
郑鹏提的条件越多,郑锦伦的态度越软,跟一开始强硬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作为一个喜欢修宅子的郑锦伦来说,他不是听不进意见,而是不喜欢那些不懂装懂的人在后面指手画脚,或蛮横打破设计的完整的和谐,听到郑鹏提出的条件很专业,他的态度也开始认真起来。
“我希望工期越短越好,最好在一年内完成,没问题吧?”郑鹏一脸期待地看着郑锦伦。
“怎么可能”郑锦伦吃惊地说:“寻常的宅子也要一年半载,飞腾,你的宅子虽说只有三进三出,可要求可不小,宅子要起,水渠要修,阁楼要筑,这些不仅耗费巨大,还很耗费时日,就以阁楼为例,就算你有门路,及时购入大量合适的木材,但是万丈高楼也需要平地起,那些榫卯结构,不能差上一丝一毫,从打造到校对,需要化费大量的时间,像一些石雕、石板之类,需要因地制宜现场打造,这些需要很多时间,以我估计,三年能修成,已属不易。”
一套好的宅子,不仅要认真,还要用心,不是有钱就能快,郑鹏说一年就想完成,简直就是一个难题。
“不能加快一点吗”郑鹏皱着眉说:“钱方面不用担心,物料方面,贵乡郭氏和旭升兄说过,会全力帮忙,应该不是问题,各式工匠超过三百人,帮工要多少有多少,这样会不会快一些?”
古代女子,十二岁就可能嫁人,再过三年绿姝都成“老姑娘”了,就怕绿姝能等,崔源那老小子中途反悔。
“飞腾,慢工出细活,难”郑锦伦一脸为难地说:“不满你说,建成不难,但建好不易,特别是那么高的阁楼,质量一定要修好,一不小心就会出事故,某的声誉可以放在一边,要是出了什么事,那就后悔莫及。”
郑鹏想了想,开口问道:“郑叔,你的意思是,由于人手和材料的问题,对吧。”
“对!”
“我觉得,这些问题其实可以解决。”郑鹏突然语出惊人地说。
“说说”
郑鹏开口道:“简单,假设这宅子是一个工程,我们可以把这个工程分割成多个工程,例如开凿水渠是一个工程,挖湖造泊是一个工程,起宅子是一个工程,造园林又是一个工程,多个工程同时开工,这样可以节约大量时间。”
“的确可以这样,但是物料呢”郑锦伦有些不太乐意地说:“修筑宅子不是砍柴烧火,很多物料在用之前,需要作防腐防蛀,这些需要大量的时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牵一发动全身,有可能一处小地方做不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如果我用一种新的物料,这种特料软时如泥,硬时似铁,可以塑造很多造形,不怕风吹日晒,不怕雨淋虫蛀,修筑起来后,坚固度比木材、砖石强度还要高,最得要的是,可以大大缩短工程的时间,郑叔,你觉得可行吗?”郑鹏突然一脸神秘地说。
郑锦伦闻言楞了一下,眼里闪过一丝异色,不过他很快有些疑惑地说:“新的物料?有这种神奇的物料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