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一代大儒-《崇祯十五年》


    第(2/3)页

      他想要听一下,大名鼎鼎的刘宗周,究竟能说出什么高明的治国之策来---虽然从史书里他已经知道,刘宗周讲不出什么东西,虽然是大儒,但却不懂治国,只会把仁义为本,以尧舜之学,行尧舜之道的大道理一遍遍的讲给崇祯听。

      不止刘宗周,这是所有儒学大师的通病。

      刘宗周连续的几声质问之后,崇祯弱弱的声音终于响起:“过去的事不要提了,先生以为,眼下该当如何?”

      虽然贵为皇帝,但在骨子里却是一个儒门圣徒,在儒门大家刘宗周的面前,崇祯比对任何朝臣都虚弱。

      “修法纪,肃人心,再开诚布公,选贤用能,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国家自然大治!”刘宗周回。

      “先生说的道理朕都明白,然建虏和流贼是朝廷眼下的急患,两患不平,烽烟四起,国家如何能大治?”崇祯问。

      “流贼本是良民,只要朝廷待之以诚,宽容相待,他们必定会感激涕零,改邪归正,至于关外的建虏,虽然蛮夷不化,但其所争的跟蒙古人无二,无非就是想要一些财帛钱粮罢了,选择贤能的督师、巡抚镇守辽东,阻敌于宁远,陛下修生养息,仁义治国,三年五载,两患必平!”

      崇祯默然了片刻,缓缓道:“先生说来容易,但做来何其难?”

      “事在人为。陛下切不可灰心丧志。”

      “先生以为,眼下各地的督抚,谁是贤能?谁又能镇守辽东?”

      “山西巡抚蔡懋德,陕西巡抚冯师孔,漕运总督史可法……”

      刘宗周一连推荐的几个地方督抚,都是两袖清风,但却在明末乱局中,迂腐顽固,无所作为,最后自杀殉国的东林忠臣,忠是忠,但却于事无补,甚至加剧了危机的临近。

      崇祯又沉默了片刻,再问:“殿中群臣呢?”

      “礼部侍郎蒋德璟,兵部侍郎吴甡,刑部徐石麟……”

      与其说是能臣名单,倒不如说是一份东林名单。

      大约郑三俊太老了,所以他没有提到郑三俊。

      崇祯心知肚明,于是轻叹:“先生推荐的都是廉臣,但如今乱局,能臣更为重要。”

      “陛下差矣!前人国家破灭,都是因为将官贪婪、放肆才造成的,所以不论军事国事都应以操守为先。没有操守的人,再有才能也不能任用,不然国家必乱。唐之李林甫,宋之高俅,就是前车之鉴!”刘宗周越发激昂。

      崇祯不说话了,好像是累了,但更像是失望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