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今日,此地将有一场惊天骇地的大战。年轻的杨一清,是这场大战的统帅。他的敌人似乎是无法战胜的。因为敌人的名字叫做:天! 不过,杨一清坚信一条父亲教他的至理:人定胜天! “轰隆隆“!一刹那,天地之间好似万马奔腾。杨一清的敌人来了!北方生出了一股黑尘。大地在颤抖,黑尘在咆哮。 不多时,黑尘遮住了天空。朝阳无光,黑暗笼罩大地。 一只蝗虫蹦到了杨一清的脸上。他用手捉住那蝗虫,喃喃自言道:“我在此地等了你们两天一夜。伱们终于来了。” 说完杨一清将蝗虫的双翅拔下,扔在地上,用脚狠狠的将“敌军先锋“碾成绿色的汁水。 黑尘离麦地越来越近。这支大军,是由数以兆万计的蝗虫组成的。 一只蝗虫是不起眼的飞虫、孩童们的玩物。兆万计的蝗虫对百姓们来说,却是无法逃脱的梦魇,最令人恐惧的大灾。 杨一清想起来以前看过的那些有关蝗灾的史书:宋淳熙三年,山西大蝗。飞蝗蔽日,所到之处,禾稼俱尽;元大德六年,河南飞蝗为害,夏麦颗粒无收,民大饥,人相食;元至正二年,陕甘飞蝗成灾,百姓易子而食 来吧,飞蝗。史书之中,你们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似乎是百战百胜的地府冥军。今日,我杨一清将终结你们的不败之身! 我不能输!我是巡抚大人钦点的抗灾专差,我的肩头,担负着临汾百姓的生死! 你们已经蚕食了两个县的麦地。 这里,将是我的最后一道防线!我绝不能将临汾百姓的活命粮,拱手交给你们这群十八层地狱里蹦出来的魔鬼!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今日,我杨一清要率民胜天! “轰轰轰”,蝗虫大军离碧绿色的麦地越来越近。 杨一清身边的几十名士绅轨倒了一片。他们磕着头,虔诚的祈祷着西方佛祖:“弥陀佛!大慈大悲的佛祖,请给我们临汾的乡亲一条活路吧!“ 地方官们想要制止这些士绅。在杨一清这个抗灾专差大人面前,士绅们如此失仪,有失临汾地方的脸面。 杨一清转过头,用自信的口气对一众士绅们说道:“修桥补路的瞎眼,杀人放火的儿多。我到西天问佛,佛说:我也没辙。” “诸位,蝗虫的事,佛祖管不了。又或者说,佛祖他老人家根本就不想管。” “求佛不如求己。我手里有五百卫所军,三千青壮。大明战神开平王常遇春、中山王徐达的在天之灵将保佑我,打赢今日这场恶仗!” 士绅们抬起头,凝视着眼前这个自信的青年官员。这样的自信,在他们看来只是盲目的自大而已。 天生万物,人又怎能胜过天呢?蝗即是天! 杨一清的副手,六十岁的临汾府洪洞知县陈祖恩开口:“杨大人,差不多了。下令吧!” 杨一清点点头,朝着手下一名卫所军士兵挥了挥手。士兵会意,从箭囊之中抽出一支箭。此箭甚为特别,箭头边绑着一支响笛。 士兵弯弓,箭簇升空。响笛发出一声尖利的呼啸:“嘟~” 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第一条壕沟前的上千名卫所军士兵,将火把扔进壕沟之中。一瞬间,壕沟变成了一道烈火构成的防线。 蝗虫大军前赴后继的冲向烈火。它们没有脑子,便不会畏死。前面的蝗虫被炙烤成了灰烬,后面的蝗虫踏着同伴的尸灰继续前进! 整整半个时辰,蝗虫气势如虹的冲破了杨一清设置的第一道防线。 杨一清倒吸一口凉气。 陈老知县提醒他:“第一道壕沟已经失守了。” 刚才还自信满满的杨一清,现在说话的语气当中似乎多了一丝颓丧:“鸣响箭吧。” “嘟!“第二支响箭升空。 临汾当地的百姓,点燃了第二道壕沟里的木柴、火油。 为了设置这道防线,他们甚至拆掉了自家的门板、床榻,劈成木柴投入了壕沟。 这是孤注一掷的赌博。如果蝗虫啃光了他们的麦地,恐怕他们只能饿死。人要是死了,还要门板、床榻做什么? “轰!”无数飞蝗冲入烈火之中。火势顿时更胜! 杨一清心中有些慌张。第二条壕沟如果失守,飞蝗将冲入麦地,将一棵棵麦子啃光。 若如此,几个月后迎接临汾百姓的,将是一场比蝗灾可怕一万倍的大饥荒。 又是惊心动魄的半个时辰。杨一清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已经无心去制止跪在地上的士绅们近乎嘶吼般的祈祷。 士绅们的嘶吼响彻天地:“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玉皇大帝!佛祖观音!土地公!不管是哪路神仙,求你们赶紧显显灵吧!让蝗大仙收了神通吧!” 让众人心如死灰的一幕终于发生了! 第二道壕沟的烈火逐渐燃尽,只剩下点点火星。不计其数的蝗虫尸体,在余烬中发出“噼里啪啦”的炸裂声响。 第(2/3)页